|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 |
| 武家璧; 陈美东; 刘次沅
|
| 2008
|
发表期刊 |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ISSN | 1672-1780
|
期号 | 9页码:1265-1272 |
摘要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尧帝都城.最近考古发现的大型半圆台夯土遗迹ⅡFJT1具有明确的夯土中心观测点和夯土圆弧形墙上挖出的12道狭缝,被认为是古人用来观测日出以确定季节的观象台.对该遗址各特征点位置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对其中E2,E12缝的中心线方位角和对应远山仰角测量数据进行了天文学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夏至和冬至太阳升起时,接近E2,E12缝,但不能恰好进入.由于黄赤交角的长期变化,在考古学确定的年代(公元前2100年前后),太阳升起一半时,夏至太阳位于E12缝右部,冬至太阳位于E2缝正中.这令人信服地证明,ⅡFJT1是古代观象台的遗址. |
部门归属 | 守时理论与方法研究室
|
关键词 | 天文考古学
天文年代学
陶寺文化
古代天文台
观象授时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210.72.145.45/handle/361003/2622
|
专题 | 守时理论与方法研究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武家璧,陈美东,刘次沅. 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J].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9):1265-1272.
|
APA |
武家璧,陈美东,&刘次沅.(2008).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9),1265-1272.
|
MLA |
武家璧,et al."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9(2008):1265-1272.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