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Of 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CAS
电离层D层的太阳耀斑效应的观测及初步分析(英文) | |
潘练德; 王素琴; 麻兰香 | |
1989 | |
发表期刊 | 云南天文台台刊
![]() |
ISSN | 1001-7526 |
期号 | S1页码:196-201 |
产权排序 | 1 |
摘要 | 根据1988年100KH_Z天波信号的相位和场强的连续观测(收、发点位置分别为26°36′N,128°09′E及34°22′N,109°13′E;收、发点间大园距离为2006公里)的分析表明:(1)峰值流量大于10~(-6)W/m~2的所有X射线爆发(1—8A)都伴随有SPA(突然相位异常)及SFA(突然场强异常),甚至对峰值流量约为5×10+[-7]/M~2的较小爆发也能发现相关的相位及场强的变化。(2)太阳软X射线爆发流量f_X(1—8A波段)与对太阳天顶角效应作过修正后的相位变化量△Φ。之间存在着正相关。(3)由相位及场强的实测值对等效反射高度H及电子密度N值的推算表明:伴随着软X射线爆发,H会减少,N会增加。并且,H及N的变化量变与软X射线爆发流量(1—8A)成正比相关。(4)SPA(及SFA)事件与太阳微波爆发(特别是3750—9400MHz微波爆发)也存在着较好的正相关。 分析表明,所有的相位变化都表现为超前,而场强的变化表现为:A型—场强突然增加,达极大后,再逐渐恢复:B型—场强突然减少,达极小后,再逐渐恢复;C型—场强先突然减少,再增加到极大,然后逐渐恢复;D型—场强无明显变化。分析发现:(1)对于A型及B型,相位变化实测值△Φ′以及相关联的软X射线(1—8A)峰值流量fx一般小于C型所对应的△Φ′及fx值;(2)与A型相关联的软X射线爆发之前的背景流量(1—8A)一般高于与B? |
部门归属 |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
关键词 | 电离层d层:6447 太阳耀斑:6116 初步分析:2698 软x射线爆发:2550 背景流量:1674 电子密度:1204 峰值流量:978 中国科学院:944 英文:761 太阳微波爆发:738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210.72.145.45/handle/361003/3198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潘练德,王素琴,麻兰香. 电离层D层的太阳耀斑效应的观测及初步分析(英文)[J]. 云南天文台台刊,1989(S1):196-201. |
APA | 潘练德,王素琴,&麻兰香.(1989).电离层D层的太阳耀斑效应的观测及初步分析(英文).云南天文台台刊(S1),196-201. |
MLA | 潘练德,et al."电离层D层的太阳耀斑效应的观测及初步分析(英文)".云南天文台台刊 .S1(1989):196-20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
文件名称/大小 | 文献类型 | 版本类型 | 开放类型 | 使用许可 | ||
电离层D层的太阳耀斑效应的观测及初步分析(264KB) | 限制开放 | -- | 请求全文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查看访问统计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潘练德]的文章 |
[王素琴]的文章 |
[麻兰香]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潘练德]的文章 |
[王素琴]的文章 |
[麻兰香]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潘练德]的文章 |
[王素琴]的文章 |
[麻兰香]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