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IR  > 科技处
电视行频标准频率转换器
科技处
获奖类别国家科技成果奖
2010
关键词日食 古代天象记录 天文学史
部门归属科技处
产权排名1
英文摘要本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9973012)。本项目的一部分工作还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部分子课题。 中国古代有记录特殊天象的传统,而日食记录是其中最受重视的。即使在今天,这些记录对于历史学、科技史学和现代天文学研究,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近代以来,中外天文学家用近现代科学方法对这些古代记录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但尚难称全面。同时各相关学科的发展,也给日食记录的研究创造了更加深入的机会。本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试图对中国古代日食记录做一个全面的归纳,对其中一些问题作深入探讨,同时为古代日食研究的基本工具—日食计算作出推进。 本项目对中国日食记录记录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分析,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进展。 1.早期日食记录。早期记录年代久远,记载含糊不清。我们对现存的线索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归纳,并对夏代的“禹伐三苗”,西周的“天大噎”、“天再旦”、“诗经日食”等线索进行了专题研究,其结果对于早期年代学、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研究都有助益。西周懿王元年“天在旦”日食的研究为夏商周断代工程论证西周王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还进一步论证了它的计算方法和该现象的发生几率。 2.常规日食记录。自春秋以后,日食记录进入常规,具有记录齐全、简单和公式化的特点。我们对春秋至明代中叶的日食记录进行了整理归纳,编成计算机可读的日食表共938项,以便于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研究。对这些记录的统计特征和部分记录所包含的详情进行了研究。 3.明清日食记录。明代开始出现大量的地方志记录,它们各方面的特征都和传统的官方记录不同,对此进行了对比研究。 4.中国历史日食典。这是研究古代日食和相关历史事件的工具书。本食典包括公元前2300至公元2100这44个世纪中国可见的全部日食事件,用日食表和日食图分别表达。书中有内容丰富的说明,并在使用方法上有所创新。附录包括日出日落时刻、50年重要日食的详情以及45个世纪全球日食。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210.72.145.45/handle/361003/5775
专题科技处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科技处. 电视行频标准频率转换器. 国家科技成果奖. 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电视行频标准频率转换器.pdf(229KB) 限制开放--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科技处]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科技处]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科技处]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