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IR  > 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研究室
GNSS系统时间偏差监测精度改善及评估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the Accuracy Improvement and Assessment of GNSS System Time Offset Monitoring
张 雪
导师李孝辉 张慧君
2014-05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多模导航 系统时差 精度改善 评估 辅助导航
摘要随着卫星导航应用的普及与发展,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主要包括GPS、GLONASS、Galileo以及BDS。多模导航是未来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方向,其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到。多模导航需要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系统时间的兼容与互操作。针对此问题,本文开展了基于接收空间信号实现GNSS系统时差监测方法的研究,并在研究系统时差监测原理及各项误差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监测精度改善与评估。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系统时差监测原理,研究了影响监测精度的各项误差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对一般系统时差监测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估。2.在已建成的GNSS系统时差监测平台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接收机端GLONASS频间偏差以及GPS/GLONASS接收机内部系统间通道延迟偏差的测量,并设计实验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LONASS频间偏差在ns量级,并跟随频率号的增加呈线性趋势。对于Septentrio PolaRx4接收机而言,GPS与GLONASS系统之间存在7.04ns的内部通道延迟偏差。考虑GLONASS频间偏差和GPS/GLONASS接收机内部系统间通道延迟偏差可以有效改善定位结果与系统时差监测精度。3.利用IGS提供的GPS、GLONASS精密星历对GNSS系统时差监测结果进行事后修正,改善监测精度。修正后UTC(NTSC)-GPST的监测结果RMS值降低了将近2ns。研究了利用IGS TEC MAP计算电离层时延以及双频实测电离层时延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GNSS系统时差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双频实测电离层时延相对于利用IGS TEC MAP计算电离层时延,UTC(NTSC)-GPST监测结果准确性提高了30%左右。4.对系统时差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测试评估。设计了与不同机构监测结果互比、与用户级处理结果比对以及多系统导航应用三种评估方法,通过实际实验验证了GNSS系统时差监测结果的准确性。5.研究了系统时差的使用方法。针对多系统导航用户的使用特点,基于GNSS系统时差监测与预报平台的搭建,研究了GNSS系统时差辅助多模导航的方法并对其做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时差辅助多模导航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改善定位精度、提高导航性能。
部门归属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实验室
页数69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210.72.145.45/handle/361003/7271
专题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 雪. GNSS系统时间偏差监测精度改善及评估[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张 雪.doc(3912KB) 限制开放CC BY-NC-SA浏览 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 雪]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 雪]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 雪]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张 雪.doc
格式: Microsoft Word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