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
| GPS/GLONASS/BDS组合的RTK模型与精度分析 期刊论文 测绘科学, 2019, 卷号: 44.0, 期号: 1.0, 页码: 144 作者: 刘金海; 涂锐; 张鹏飞; 张睿; 卢晓春
 收藏  |  浏览/下载:0/0  |  提交时间:2021/11/29 GNSS 实时动态差分 精度 可靠性 比值 位置精度因子 |
| 顾及实时位置预测信息的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算法 期刊论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8, 卷号: 38.0, 期号: 004, 页码: 394 作者: 杜源; 黄观文; 涂锐; 王利; 王进
 收藏  |  浏览/下载:0/0  |  提交时间:2021/11/29 PPP 实时位置预测信息 自适应因子 缓变型形变 |
| 接收机位置误差对GNSS定时的影响分析 期刊论文 仪器仪表学报, 2017, 卷号: 38.0, 期号: 006, 页码: 1458 作者: 陈婧亚; 许龙霞; 李孝辉
 收藏  |  浏览/下载:0/0  |  提交时间:2021/11/29 定时接收机 位置误差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时 定时偏差 |
| 实时分米级广域差分方法研究 会议论文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 2011 作者: 蔡成林; 许龙霞; 薛艳荣; 李孝辉; 吴海涛
Adobe PDF(27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71/2  |  提交时间:2012/10/19 广域差分 伪距误差逼零改正法 星钟 星历|abstract 第二步 星钟和星历误差一直是制约卫星导航实时定位精度的最关键因素 小量的曲面模型改正 Gps广域差分方法利用地面基准网反算卫星的位置(简称逆定位原理) 在一个优化布局的差分网内 得出星历改正数。这种方法因为地-卫dop太大导致gps实时差分定位精度只能保持1~3米。为了克服dop的限制 剩余的星历径向误差小量通过曲面模型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一种伪距误差逼零改正法 星钟和星历误差总量的实时改正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 该方法分两步通过改正 并且对于geo卫星和meo卫星均适用。 第一步 大量的一站式改正 即利用一个时间同步的主站消除星钟误差全部和星历的径向误差大量 |
| 中国古代月食记录中的月亮位置分析 期刊论文 时间频率学报, 2007, 期号: 2, 页码: 144-159 作者: 马莉萍
Adobe PDF(71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79/0  |  提交时间:2012/07/09 天文学史 月食记录 月亮位置 |
| 中国古代历法中合朔时的太阳位置 期刊论文 时间频率学报, 2007, 期号: 1, 页码: 68-79 作者: 马莉萍
Adobe PDF(47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99/3  |  提交时间:2012/07/09 天文学史 历法 合朔 太阳位置 |
| 基于SDH的时间传递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6 作者: 张继荣
Adobe PDF(105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31/4  |  提交时间:2012/07/13 Sdh网络 网元时延 测量与仿真 时间传递 位置误差 |
| 通信网建立时间同步网的方案探讨 期刊论文 光通信技术, 2006, 期号: 10, 页码: 41131 作者: 张继荣; 方强
Adobe PDF(118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1/0  |  提交时间:2012/07/01 通信网 时间同步 Utc 位置误差 |
| 国家授时中心的卫星电视时间信号测量系统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 中国西安, 2005 作者: 梁双有
Adobe PDF(15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5/1  |  提交时间:2012/10/19 同步卫星 电视时间信号|abstract 我国在同步广播卫星的电视信号中 插入了标准时间 频率信号。由于这种直播电视卫星是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 所以覆盖面广 信号较强 便于接收[1]。因此 利用其进行时间比对已成为时间服务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同步广播卫星电视比对工作已经20多年 用户可以在每月出版的《时间频率公报》上看到“卫星电视节目中秒信号的测量值”。在不作卫星轨道位置修正的情况下 定时精度可达到0.1μs。 |
| 脉冲星自主导航概述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 中国西安, 2005 作者: 杨廷高; 南仁东; 金乘进; 甘恒谦
Adobe PDF(214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24/1  |  提交时间:2012/10/19 脉冲星 脉冲星钟 空间飞行器 定位导航|abstract 脉冲星自转非常稳定 可以用作时间标准 许多脉冲星的空间位置 自行 距离 自转周期及导数 自转的初始相位等天体测量和天体物理参数都被精确测定。由于脉冲星能够同时提供时间信号和空间位置坐标 利用空间脉冲星网络的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受到重视。除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之外 空间飞行器导航的传统方法只在沿飞行器的视线方向提供高精度 且当太阳位于空间飞行器与地球中间时根本无法实现导航。安装在空间飞行器上的脉冲星导航系统能够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导航 能给出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三维坐标和飞行速度。射电脉冲星自主导航系统只适用于载荷量大的空间飞行器 而x射线脉冲星未来的适用范围可能非常广阔。讨论了脉冲星钟的模型和脉冲星导航系统的框架结构 介绍了脉冲星导航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目前 已发现射电脉冲星约1750颗 X射线脉冲星50余颗。利用脉冲星钟模型能高精度地预报脉冲星脉冲到达太阳系质心的时间 即在任何时刻 脉冲星相当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是可以预报的。在空间飞行器上测量脉冲星脉冲的到达时间(即脉冲星自转相位测量)所得到的相位与该脉冲星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相位(脉冲星钟预报的相位)之间的差值包含有空间飞行器的位置信息。通过空间飞行器上脉冲星导航系统对多颗脉冲星的计时观测(相位测量) 就能解算出观测时刻空间飞行器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的位置坐标。指出脉冲星导航系统采用的脉冲星探测器的性能决定了脉冲星相位的测量精度 这也是影响空间飞行器位置解算精度的关键因素。脉冲星导航观测采用的原子钟如果足够稳定 则空间飞行器位置的算法可以简化。在脉冲星导航系统计时观测接近微秒(Μs)量级时 脉冲星视差 Shapiro和einstein延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这样的脉冲星导航系统开发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应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