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SC-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2条,第1-2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基于EMD的原子钟性能分析 会议论文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07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 中国广东广州, 2012
作者:  屈俐俐;  李变
Adobe PDF(52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82/5  |  提交时间:2012/10/19
Emd  Imf  原子钟|abstract  每一台钟的频率波动和长期频率变化都由各种不同噪声组合而成  依据钟的历史记录以及钟与钟之间的频率变化规律  利用hilbert-huang变换将整个过程进行平稳化处理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  把复杂信号分解为本征模态函数(Imf)的单分量信号  原子钟频率经过emd分解  信号被分解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尺度的imf分量  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  通过对不同的分量进行分析研究  获得每一台原子钟的主要性能特征。  
氢钟和铯钟联合守时初探 会议论文
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 中国西安, 2005
作者:  王正明;  袁海波
Adobe PDF(35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7/0  |  提交时间:2012/10/19
频率稳定度  5722  原子时  4275  采样间隔  3104  白噪声  2984  频率源  2972  线性漂移  2505  短期波动  2263  频率波动  1886  长期稳定度  1865  实验室  1773|abstract  氢钟和铯钟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频标  从统计的角度上来说  它们在短期和长期频率稳定度方面的表现为时间频率领域中的学者们共识。随着技术的改进氢钟近年来在长稳方面有所提高。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新进口的2台美国氢钟(Sigamaτ)近一年来实验数据的分析  定量说明氢钟不同采样间隔的频率稳定度  并与铯钟的性能做比较。同时根据这两种类型频标的性能取长补短  探讨一组铯钟和两台氢钟联合守时的方案和地方原子时计算方法。